性别。
在当下的主流舆论中,不管男女,都一致认定,性别是对方的原罪。
怎么说?
两个例子。
一个是部分女性视角:
前段时间,《正面连接》策划了一场邵艺辉与男性影评人梅雪风的对谈。
Sir听了这场对话。
在讨论电影方面,很显然双方都在尝试建立一种沟通的方式,这其实是有着一定积极意义的。
可结果呢?
评论区里,几乎清一色的都是这样的留言:
男性影评人的爹味。
什么时候分析电影,表达自己的观点,也成爹味的表现之一了?
而另一个,则是部分男性视角:
虎扑评分。
众所周知,虎扑是个直男属性很强的地方。
但没想到对《好东西》的不满如此直白:
不仅给出了4.9的不及格分数,很多人是看到名字就拒绝去看。
稍微有想客观点的声音,也直接被打作龟男。
大量的声音聚焦的。
是预告片里的结扎,原罪之类的话题。
为什么会这样?
其实是在这样的环境里,大部分人已经被舆论热搜训练成,不看对错,先查成分。
直接性别决定立场,哪怕没有完整看过片。
实际上。
如果你仔细看《好东西》,会发现邵艺辉已经很小心翼翼了。
在电影里,邵艺辉在指出女性的问题方面的力度,其实并不亚于另一边:
比如小叶的恋爱脑,每天喝酒还倒贴。
而让小叶缺爱,始终缺乏安全感的人,恰恰也是她的母亲:
一个忙于工作,疏于爱和教育,连女儿的生理期都忽视的,另一个“王铁梅式”的人物。
甚至,王铁梅的过于强势,也给周边人造成了负担。
可是呢。
在作品里再小心的邵艺辉,也阻止不了现实舆论的非此即彼。
哪怕不看电影。
支持的人与辱骂的人也能吵个不可开交。
说白了。
电影本身究竟怎样,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。
重要的是话题。
不管是喜欢还是讨厌,其实早已跟电影无关,它更像是当下大众心态的集体映射。
人们只是借着《好东西》来表达不满。
于是在双方剑拔弩张的对峙中,《好东西》被当作了炮弹火药。
成为了彼此互掷的武器。